緊接09版
  (17)率先推動農民實現更多財產權利。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開系統家具展農村生產用房所有權、農村養殖水面經營權、農業生產設施所有權等確權頒證,明晰農村各類產權權屬。完善農村產權登記管理服務體系。推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公開、公正、規範運行,完善農村產權交易服務體系,擴大提升成都農村產權交易所的功能。
  多渠道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推進集體資產量化和股份化改革,落實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創新集體建設用地開發利用機制,建立集體建設用地按規劃用於工業、公益事業的補償機制,鼓勵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人通過自主開發、公開轉讓、參股合作等形式開發集體建設用地,逐步形成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收益合理分配機制。穩室內設計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探索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融資。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探索有條件農戶自願有償退出宅基地機制,積極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完善城鄉統一的不動產登記制度。完善被徵地農民補償辦法,探索留地安置、留物業安置、入股分紅安置等多種方式。
  (18)率先實現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固態硬碟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深入實施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健全農村土地綜合整治統籌推進機制,完善農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社會資本參與土地綜合整治的政策體系。完善集體建設用地指標交易制度,探索在全市範圍內統籌使用集體建設用地指標。
  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鼓勵金融機構向農村延伸分支機構和服花店務網點,積極發展面向農村服務的小額貸款、合作金融、融資租賃、金融倉儲等新型金融服務機構,鼓勵金融機構農村存款主要用於農業農村。完善農業保險制度。
  健全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完善“三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探索行政手段與市場手段相結合的房屋貸款辦法,整合涉農資金,集中統籌使用。完善糧食、蔬菜等主要農產品保供補助機制。健全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與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社區建設。完善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全面推進農村小型公共基礎設施農民自建自管。鼓勵社會資本投向農村建設,允許企業和社會組織在農村興辦各類事業。健全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機制,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19)率先形成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堅持形態適宜、產城融合、城鄉一體、集約高效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以人為核心,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城鎮化。
  完善市域城鎮體系。促進特大中心城市、衛星城、區域中心城、小城市、特色鎮和農村新型社區協調發展。探索調整市域行政區劃,積極爭取具備條件的縣(市)撤縣(市)設區,適時推進鄉鎮區劃調整。
  完善立城優城推進機制。推廣群眾主體、政府主導、單位自主、依法改造等北城改造有效機制,創新天府新區成都片區管理體制,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和新區發展,防止城市無序擴張。開展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建立現代城市管理、產業發展、公共服務、人口集聚等體制機制。完善新農村綜合體建設機制,鼓勵引導農民按照小規模、組團式、生態化的要求,自主建設管理“幸福美麗新村”。
  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細化人口分類管理戶籍政策,探索推行居住證積分制管理辦法,嚴控中心城區人口規模,有序引導人口向中心城區以外城鎮梯度轉移。健全包容性城市政策體系,完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綜合措施,健全實有人口動態服務管理體系,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
  六、完善全域開放
  體制機制
  開放是成都走向現代化國際化的必由之路。必須加快實施開放引領戰略,有效整合併利用全球資源,積极參与全球分工,構建全方位對內對外開放格局,不斷擴大城市國際影響力。
  (20)創新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營造投資便利化的大環境,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引資、引智、引技。改革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探索對外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依法放寬外商投資準入,推進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有序開放,放開育幼養老、商貿物流、建築設計、會計審計、電子商務、會展旅游等服務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進一步放開一般製造業。
  構築對外開放大平臺。積極爭取設立中國(成都)內陸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推進投資貿易自由便利、政府職能轉變、建設國際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突破創新,打造中國向西開放先導區、深化涉外經濟管理體制改革先行區和內陸開放型經濟示範區。加快推進成都綜合保稅區、新川創新科技園、臨空臨港等園區建設,積極發展外向型產業示範園區和國別合作園區。
  完善境外投資促進服務機制,鼓勵企業及個人自擔風險到境外開展投資合作,支持開展技術研發、綠地投資、併購投資和海外融資,積極發展市場採購貿易、跨境貿易電子商務、保稅貿易等新型方式。發揮樞紐型商會組織作用,建立成都企業全球化發展的綜合服務平臺,提升成都企業境外投資經營的發展能力。
  (21)完善區域合作機制。發揮成都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交匯點和聯動點的區位優勢,把成都打造成為國家向西向南開放的重要節點城市。健全成都平原城市群一體化區域合作長效機制,建設統一的區域性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建立區域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機制和產業共興發展機制,加快同城化步伐。健全成渝“雙核”合作發展機制,共同打造中國經濟第四極。改進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經濟區的合作發展方式,擴大對港澳臺地區開放合作。
  (22)提升國際化城市功能。積極增開國際客貨運航線,發展多式聯運,完善蓉歐快鐵支撐體系,健全覆蓋世界重要城市的航空體系、通達國際的鐵路公路水路體系和泛在互聯的通信網絡體系,打通對外開放大通道。落實國家各項口岸政策,建設成都電子口岸,建立完善的航空、鐵路、公路口岸支撐體系,構建成都口岸與沿海沿邊口岸通關協作機制。健全涉外管理機制,完善外國人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相關實施與配套工作。完善在蓉境外人員社會服務體系。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政務、商務環境,建設體現國際品質的宜人城市。
  (23)健全對外交流機制。積極引入外國領事機構、商務代表處和國際性組織。提升籌辦國際知名高端活動與會議的能力和服務水平,吸引更多國際活動和會議落戶成都。完善全方位多層次友好往來機制,發揮在蓉院校、社會組織、商會在國際交流溝通中的積極作用,拓展國際友城交往合作渠道。
  七、加強社會主義
  民主法治建設
  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必須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構建法治成都、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格局,促進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市有機統一。
  (24)推動地方人大工作與時俱進。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健全立法起草、論證、協調、審議機制,提高立法質量,防止公共利益部門化、部門利益法制化。及時修改、廢止與改革不相適應的地方性法規、規章,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配套立法。
  加強對“一府兩院”的依法監督。健全人大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制度,建立政府重大決策出台前向本級人大報告制度。定期聽取政府投資項目審計情況報告,強化人大預算決算審查監督、重大投資建設項目審查監督、國有資產管理監督等職能。推動建立代表履職監督機制,健全代表聯絡機構、網絡平臺,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繫。
  完善人大工作機制,健全立法座談會、聽證會、論證會和公佈法規規章草案征求意見制度,擴大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完善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的途徑和辦法。
  (25)完善協商民主制度。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把協商納入重大決策程序,堅持協商於決策之前和決策實施之中。拓寬協商渠道,深入開展立法協商、行政協商、民主協商、參政協商、社會協商,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
  發揮統一戰線在協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各級黨委同各民主黨派的協商,健全民主黨派地方委員會直接向同級中共黨委提出建議制度,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作用,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各級黨委和政府、政協制定並組織實施協商年度工作計劃。完善重大決策事項決策前聽取政協意見制度。有序開展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提高協商成效。完善協商信息通報和協商意見督辦落實制度,促進協商意見成果轉化。完善民主監督制度,健全民主監督效果評價機制,提高民主監督實效。
  健全委員產生、履職評估和正常退出機制。健全委員聯絡機構,完善委員聯絡制度。
  (26)加強基層民主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基層民主協商,推進基層協商制度化。深化新型城鄉基層治理機制創新,進一步理順村(社區)自治組織與政府、基層黨組織、集體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的關係,健全村級公共服務與社會管理民主機制,完善村(居)民議事會運行機制。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職工參與管理和監督的民主權利。
  大力推進鄉鎮黨代會常任制,全面推動區(市)縣黨代會常任制試點,實行黨代表任期制和黨代表提案制,深化黨員旁聽會議制度。
  (27)推進依法執政。科學合理界定各級黨委決策權限,把經過法律咨詢、具有法律依據、完成合法性審查作為黨委作出重大決策和出台重大政策的必經程序。健全黨委領導和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機關公正司法的工作制度。
  (28)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推進綜合執法。健全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管理、行政執法職權公告制度,完善行政執法爭議協調機制。規範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強對行政執法的監督,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改革行政覆議體制機制,嚴格執行行政賠償制度,健全行政補償制度。
  (29)深化司法體制機制改革。推進司法公開。健全保障人民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的機制。推進審判權運行機制、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改革試點。深化人民陪審員和人民監督員制度,強化對司法權的監督制約。健全錯案防止、糾正、責任追究機制,嚴禁刑訊逼供、體罰虐待,嚴格實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創新懲治、監管、幫教的社區矯正機制。健全公共法律服務全民共享機制。完善律師執業權利保障機制,加強律師執業監督管理和職業道德建設。
  八、健全權力運行
  制約和監督體系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必須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深入推進廉潔成都建設,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30)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認真落實民主集中制,強化權力制約、權力公開、權力監督。健全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機制,建立多種形式的決策咨詢機制和信息支持系統,完善決策失誤糾錯和責任追究制度。規範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幹部職責權限,科學配置黨政部門內設機構權力和職能。深化人事權、財經權、資源權三項改革。推行權力清單制度,依法公開權力運行流程圖。完善黨務、政務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推進決策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加強和改進對主要領導幹部行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強化對主要領導經濟責任審計。
  (31)加強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加強黨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統一領導。改革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健全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完善反腐敗協調小組職能,形成反腐合力。
  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完善黨員幹部述責述廉制度。制定實施切實可行的黨風廉政責任追究制度,實行“一案雙查”。紀委要履行協助黨委加強黨風建設和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的職責,加強對同級黨委特別是常委會成員的監督,更好地發揮黨內監督專門機關作用。建立健全黨風廉政建設巡察制度,加強與組織、信訪、審計等部門和司法機關的溝通聯繫,強化巡察成果運用,增強巡察實效。
  推動黨的紀律檢查工作雙重領導體制具體化、程序化、制度化,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堅決落實“兩個為主、兩個報告”要求,堅持查辦腐敗案件以上級紀委領導為主,各級紀委書記、副書記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級紀委會同組織部門為主,線索處置和案件查辦在向同級黨委報告的同時必須向上級紀委報告。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工作考核。建立健全下級紀委向上級紀委報告工作、定期述職、約談彙報等制度。
  改革完善紀檢監察派駐機構管理。健全對派駐機構幹部的教育、培訓、考核和責任追究等制度,突出監督職責,實現監督全覆蓋。加強對派駐機構力量的統一使用,健全片區協作機制,探索建立協作審理制度。
  認真執行懲治和預防腐敗、防控廉政風險、防止利益衝突、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任職迴避等方面的規定。健全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機制,運用和規範互聯網監督。提高預防職務犯罪的專業化、系統化水平。
  (32)構建改進作風長效機制。圍繞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和建設。
  健全直接聯繫服務群眾機制。全面深化“三視三問”群眾工作法。認真落實領導幹部聯繫指導基層工作制度。全面推行機關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構建各級機關黨員志願服務聯動推進機制。
  改革會議公文制度,大力減少會議、文件,著力改進會風文風。健全嚴格的財務預算、核准和審計制度,完善公務接待、公車管理、辦公用房、資源節約等方面的細化標準,健全規範節慶、論壇、展會活動等專項制度規定,控制“三公”經費支出和樓堂館所建設。
  規範並嚴格執行領導幹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嚴肅查處違反規定超標準享受待遇等問題。嚴格執行領導幹部親屬經商、擔任公職和社會組織職務、出國定居等相關制度規定,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作風。
  九、創新文化發展
  體制機制
  建設中西部最具影響力、全國一流和國際知名的文化之都,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激發文化創造活力為中心環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33)深化文化管理體制改革。理順政府文化行政部門和文化事業單位、轉制文化單位、社會文化團體、社會文化企業的關係,推動政府部門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籌建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機構,不斷完善管人管事管資產管導向相統一的制度。
  健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體制機制。健全基礎管理、內容管理、行業管理以及網絡違法犯罪防範和打擊等工作聯動機制,健全網絡突發事件處置機制,形成正面引導和依法管理相結合的網絡輿論工作格局。整合新聞媒體資源,積極構建現代傳播體系,形成大網絡大輿情全媒體工作格局。健全新聞發佈制度。完善媒體自律機制。
  (34)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完善文化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優勝劣汰,促進文化資源有序流動。深化市屬國有文化企業改革,加快推進轉制企業股份制改造,推動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併重組。探索實行重要國有傳媒企業特殊管理股制度。穩妥推進全市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體制改革。
  探索建立文化與科技、金融、生態等融合發展模式,推動文化新興業態快速發展,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建立文化精品內容生產機制,推進文化品牌建設。深入挖掘各類文化資源,推動文化與旅游大融合大發展,建立健全旅游管理綜合協調機制,加快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
  探索建立文化金融機構,健全文化產業投融資服務體系。發展文化資產評估、文化經紀代理、文化產品評價等中介機構,建立文化產品交易體系。全面落實文化市場監管制度。
  (35)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探索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機制靈活、政策激勵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模式,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力度。鼓勵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培育文化非營利組織。整合基層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資源,搭建綜合性文化服務平臺。推動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建立完善理事會制度,吸納有關方面代表、專業人士、各界群眾參與管理。緊轉11版  (原標題:中共成都市委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n25fnki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